1. 首页
  2. 资讯

AI 创业,需要重读 Paul Graham 的「创业 13 条」

YC 创始人 Paul Graham 的《Startups in 13 Sentences》广为人知,基本是创业必读的文章了。

「创业公司的成败,几乎完全取决于创始人团队。」

「在推出产品后,才算真正开始投入工作。推出产品能让你明白应该做什么。在这之前,都是在浪费时间。」

「理解用户,才是核心。创业的本质是『创造价值』:你最能掌控的价值维度,是产品对用户生活的改善程度。其中最难的是知道该为用户做什么。一旦明确了方向,把产品做出来只是单纯的努力问题,而大多数优秀的开发者都能做到。」

虽然发表在 2009 年,但在当下,其核心观点依旧不过时,是 founder 们可以每年拿出来重读的一篇。

两位创业者 Chris Saad、Yaniv Bernstein 通过对谈的形式,结合创业经验和当下的创业环境,逐条剖析了 Paul Graham 的 13 条创业原则。

「成功的 Startup,本质上其实是一场反直觉的探索。」

01 选对联合创始人,早期投资就是投创始人

Yaniv:Paul Graham 在文中写道:「联合创始人对创业公司的重要性,堪比地段对房地产的影响,房子的任何属性都能改,唯独位置改不了;创业公司的想法能轻易调整,但更换联合创始人却难如登天。而创业公司的成败,几乎完全取决于创始人团队。」

在澳大利亚,确实能「移动房子」,用卡车把整栋房子运走,但过程真的很狼狈,谁也不想走到这一步。我们来聊聊这条原则的含义吧。

Chris:我刚和一位投资人聊过这个话题。我认为,早期投资的本质就是投资创始人。如果你要创业,第一个、也是最重要的决定,就是选择谁来做你的联合创始人。

电影圈有句话:「导演工作的一半是选角」,创业也一样,管理创业公司的核心,就是选对团队成员。「人是最重要的资产」这话虽老套,但千真万确,在创业领域更是如此:创业的影响力被放大,过程又充满挑战,无论是情感上的压力、战术上的难题、战略上的抉择,你都需要真正优秀的伙伴:目标一致、韧性强、专注且投入。创业初期(甚至后期)的成败,往往取决于你身边的「战友」是谁。

Yaniv:太对了。有个共识是「投资人投的是创始团队」,对创始人而言,对应的「投资」就是找到合适的联合创始人。但我从自己的经历中发现,创始人不是孤立的个体,不能说「创始人 A 很优秀,创始人 B 也很优秀,所以这是个好团队」。

团队是一个「非线性系统」:一个好的团队,价值远大于成员个体的总和,差团队则相反。所以在选择联合创始人时,要考虑「相对适配性」,技能是否匹配互补?核心目标是否一致?能否共享那些无法分割的资源,比如决策权、收益?更重要的是,你们的关系能否长久?遇到压力时能否同心协力?





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,币市有风险、投资请慎重。
- 嘻哈财经

相关推荐